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極大發展與一站式方案出爐導致的入門門檻的極大降低,使得智能手機在很多時候呈現出千人一面之感,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情感也從此前的jiqing澎湃到如今的心如止水。而期待與現實失衡的落差,更使消費者對于智能手機的創新似乎已經在徹底絕望的邊緣徘徊。智能手機行業給人的感覺是進入了平庸時代,已然垂垂老矣,創新已死。但真是如此嗎? 一、什么是創新? 再談理由之前,我們需要明白何為創新。所謂“創新”:包含有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這三層含義。 而從這三層含義來談近兩年的智能手機的發展創新,個人認為:智能手機行業近年來也許的確是在面臨新意漸少的同質化問題,我們在發布會上已經經歷了太多期待與現實落差的打擊,很多發布會也的確再難給人帶來一聲WOW的尖叫。但智能手機創新未死,近兩年來,我們看到了智能手機廠商們正在不停地提升智能手機的“知覺”、“視覺”、“觸覺”、“智能”和“靈活性”。他們立足當下而又放眼未來,從不同角度提供了智能手機的創新可能,此前的一些概念設想正在不同程度的生根發芽,智能手機的創新正在原力覺醒,蓄力前行。他們今日的一小步,也許就會是智能手機未來發展的一大步。 二、智能手機創新未死 而剛剛過去的CES2016和MWC2016大展上,智能手機的創新更是可見一斑。國內外智能手機廠商,此次在智能手機上都展示出了令人欣喜的創新成果。 在CES 2016上,聯想聯手谷歌,推出具備3D空間感知技術的智能手機;诟鶕雀璧腜roject Tango科技平臺,通過采用電腦視覺,深度感應和移動跟蹤技術,繪制出周圍世界的 3D 模型,讓用戶能夠通過智能設備探索真實空間。樂視則聯手高通在其樂MaxPro上首次使用了3D超聲波指紋技術,將指紋識別技術的精細度更進一步。 ![]() 而在MWC2016上,三星在S7和S7edge上,帶來了Dual Pixel(DP全像素雙核疾速對焦)對焦技術,在有效降低傳感器組件的高度,緩解輕薄機身與凸出攝像頭之間的矛盾的同時帶來更為強悍的夜間成像能力和提升對焦體驗。LG則將谷歌此前提出的模塊化智能手機概念帶入消費現實,雖然此模塊化設計在當前仍屬相當初級階段,與谷歌Project Ara 的項目的宏大構想有著十足的差距,但是對于智能手機未來來說,則是一大步。 OPPO也帶來的其最新研發的能夠在15分鐘內充滿一部電池容量在2500mAh電池容量的手機的VOOC超級閃充技術。小米在小米5上帶來了能夠實現修正橫向+縱向+前傾+側傾時的抖動的四軸光學防抖,通過手機內陀螺儀與加速度感應器,高速檢測8個方向的抖動。 ![]() 結合創新的定義,從上述事例我們可以看出:智能手機的創新力度依舊不減,曾經缺失的遺憾都在極大的滿足,曾經的設想正在照進現實。并且隨著技術下放、處理器性能、屏幕精細度和運行內存、攝像頭、設計、工藝、材料等全方位的提升,使得智能手機的體驗也更為出色。消費者的需求幻想也在進一步的被滿足。 既然創新未死,消費者此前的需求也在進一步的被滿足。但我們為何還是會時時刻刻感嘆智能手機創新枯竭,垂垂老矣呢?其中原因何在? 三、消費者為何會覺得創新已死? 個人認為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在于:剛需式創新從開創階段步入體驗的提升階段,使得創新正在從顯性創新步入隱形創新,而消費者在過于樂觀的預估了產業鏈的升級能力,同時許多廠商不顧實際只為營銷的推波助瀾更是造就了期待與現實的落差。又因為參照物的視角不同,使得現今消費者對智能手機創新力度愈發不滿。 1.剛需式創新從開創階段步入體驗的提升階段 不可否認剛需式創新從開創階段步入了體驗提升階段。以iPhone為例。iPhone的誕生帶來了多點觸控、應用商店、生態系統,在不斷的發展中,這些剛需得到了充分釋放,而在此后的多年發展里,手機產業從iPhone誕生的顛覆式革新階段進入了漸進式的革新時代。在顛覆時代,iPhone帶來了最為明顯的多點觸控,引發格局革命,而在隨后智能手機產業也漸進式時代,我們雖然也有諸如超敏感觸控、“Assertive Display”顯示技術以及蘋果自家的3D-touch技術的等等各式各樣的屏幕技術促進使用體驗的提升,而在其后更有3D觸控技術的曝光。但是總體而言,這些技術都是在圍繞多點觸控這一基礎性定義的技術做出更多的升級處理。所以從參照物的對比而言,他們自然也沒有多點觸控顛覆實體鍵盤來得那么震撼。但是我們卻不能以此就斷定創新的衰竭。 2.創新正在從顯性創新步入隱形創新 上面談到,剛需式的創新以及在智能手機上進行了基礎性的定義,智能手機進入體驗式的提升,而這種體驗式的提升也導致了智能手機從顯性創新步入了隱形創新。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以iPhone的拍照和指紋識別為例。iPhone使用了幾代的800萬像素的設計,在表面上上他們并沒有參數的提升,對消費者的感知也并不明顯。但是從其成像質量來看,同是800萬像素拍出來的照片在質量上卻存在一定的差別,800萬像素的質量正在進一步的提升。而同樣的指紋識別,雖然還是那一枚指紋識別,但是其識別速度、使用場景卻在進一步的擴展。然而正是這種創新能力展示方式的改變,使得原本可以被大眾輕易感知到的新變化變得更為深邃。 3.消費者過于樂觀的預估了產業鏈的升級能力 我們不止一次見到過那些驚為天人的智能手機概念設計,諸如全息投影、可折疊可伸縮的柔性屏幕、無限續航等等?芍^是各種材質,各種功能應有盡有,博得消費者陣陣歡呼,而其在也有許多消費者將次作為衡量智能手機進步的標準。其實嚴格來說,這也并沒有什么錯誤。但是唯一的不準確在于消費者過于樂觀的預估了產業鏈的升級能力。 眾做周知,任何一款產品都得遵循基本的產業升級規律,而不能天馬行空的出現。作為一款大眾消費電子產品,更是需要全產業鏈的升級配合,其中涉及到各種零部件的升級發展。受限于基礎研究的進步有限或是商業成本的巨大以至于消費者無力承擔,這些組成智能手機的零部件也會遭遇技術、制造的瓶頸,也得遵循基本的產業規律。例如屏幕分辨率、處理器性能等等,他們不可能突然間就進入一個新紀元。 4.廠商不顧實際只為營銷的推波助瀾 拋開上述的產業創新的發展變化,導致消費者對智能手機創新力度愈發不滿的另一重大原因則是廠商在營銷上對消費者的刻意誤導。許多廠商,為了吸引消費者對其產品的注意,而使用一些夸張而不切實際的宣稱營銷手段。將一些本來很是普通的技術宣稱為顛覆式創新,而引得消費者在此前滿心期待,而在觀其發布之后大呼上當,使得消費者在期待與現實遭受落差打擊。 結語: 當剛需得到極大滿足,參照物發生相應變化,我們對智能手機的創新產生其進步緩慢的錯覺,其實在所難免。但是如上所述:智能手機廠商們正在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從不同角度探索智能手機的創新的可能。讓此前的概念、設想不同程度的生根發芽。從這個層面來說:智能手機創新未死,其創新正在原力覺醒,蓄力前行。也許其中有一些會遭遇失敗,但是前每一次的一小步,或許都是未來前進的一大步。 ![]() |
© 2008-2025 移動叔叔. 版權所有,專業的網絡售后平臺 ( 閩ICP備18006692號-3 )
商務合作|Email:service@mobileuncle.com|手機版|移動叔叔
GMT+8, 2025-7-12 15:46 , Processed in 0.16566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