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的出現,帶來了手機用戶體驗的革命,觸摸屏操作,簡潔美觀的UI設計,各種酷炫特效,無不吸引眾多用戶眼球,并掀起了智能手機更新換代的狂潮。創新的設備+服務的商業模式使得蘋果逐漸由硬件廠商向軟件廠商轉型,同時給消費電子產業樹立了標桿。
緊隨蘋果之后的則是Android系列手機與Window mobile系列手機。本文著重從用戶(UI/UE設計)、終端廠商支持、開發者等幾個角度對這兩類手機進行比較。
從用戶角度來說,很少有用戶買到一部智能手機之后,愿意在3寸大的屏幕上去學習操作系統該如何使用,操作系統的簡單易用性及其友好的界面是大多數用戶選擇智能手機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前些年,在簡單的塞班手機的競爭下,window手機難以為繼,盡管其功能在當時來說異常強大。所以,UI交互形式上來說,操作系統均有同質化的發展趨向。無論是Android,還是windows mobile,均提供這種一目了然的標簽界面。
而智能手機的用戶體驗,蘋果無疑將其發揮到了極致,目前其他手機能做的,只能是盡量往蘋果的方向靠攏。微軟的研發能力和積累不在話下,Android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過去一段時間以來Android一系列的升級,也可看出谷歌的雄厚實力。所以,UE設計只是時間問題。
而在產業鏈環節的比較上,Windows mobile和Android的關系正如PC時代的windows和Linux。PC時代的windows綁架了用戶,而在手機領域,大多數用戶并不關心手機的操作系統,他們關心的是手機的外觀、款式以及實現的功能等等。所以,在智能手機領域,獲得硬件廠商的支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WM向廠商收取授權費,Android開源并免費獲取;另外一個重要的點是Android在用戶空間(user-space)采取的是ASL開源許可證,即用戶可在Android基礎上進行修改,但不用向開源社區公開所作的修改。如此,對于部分純粹賣終端的廠商來說,免費的Android自然比WM更有吸引力(比如,以低成本著稱的MTK智能手機方案在WM方案上仍然要支付10美金的授權費用,也算一筆不小的費用);對于較為有實力并想沿用蘋果終端+服務的廠商來說,他們也可以基于Android開發自己獨有的OS并打造相應的應用網店,比如中國移動的OMS,以及聯想的lephone OS等等。所以,在獲取終端廠商的支持上,Android有較大優勢。這也是Android近一年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當然,谷歌吸取了Linux在PC領域發展的教訓,Android內核的許可證是基于GPLv2的,該許可證的特點是所有人的修改都必須向開源社區公開,這保證了Android在谷歌的帶領下,朝著統一的方向發展。
終端廠商的支持使得Android手機的種類大為豐富,如HTC、三星、LG等原本支持WM的廠商都開始生產Android手機,Moto甚至完全放棄了WM而轉向Android。手機種類的豐富自然會大大增大手機用戶的市場規模。手機用戶規模的擴大又大大刺激了各種開發者為其開發各種應用程序,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下面的一組數字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目前,Android在經過僅僅18個月的發展,已經擁有60款終端,59家合作運營商,21家OEM廠商,超過5萬款應用程序,以及18萬的應用開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