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時報給出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3.31億臺,而這個成績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7.7%。 相比整體數據來說,各個廠商的排名就有意思多了,三星依然排在第一,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為25.6%,而蘋果和華為緊隨其后,市占率分別是14.5%和7.4%。 ![]() 除了華為,前十名的國產廠商還有聯想、小米、vivo、TCL、OPPO和中興,其市場份額分別是4.8%、3.8%、3.5%、3.3%、3.2%和2.5%,表現都很搶眼(LG的份額是4.5%排在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的市占率是2.0%,被魅族(份額是1.7%)超越恐怕是早晚的事情,市場份額同為1.7%的還有微軟,而酷派和華碩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是1.5%和1.4%。 不得不說,中國手機廠商的表現真是越來越給力,而隨著他們加大出海力度,相信市場份額還會繼續上漲。之前華為曾豪言,明年超三星,后年超蘋果,就目前全球市場情況而言,他們還需要更加努力。 智能手機廠商具體榜單如下: 1、三星(25.6%) 2、蘋果(14.5%) 3、華為(7.4%) 4、聯想(4.8%) 5、LG(4.5%) 6、小米(3.8%) 7、vivo(3.5%) 8、TCL(3.3%) 9、OPPO(3.2%) 10、中興(2.5%) 11、索尼(2.0%) 12、微軟(1.7%) 13、魅族(1.7%) 14、酷派(1.5%) 15、華碩(1.4%) 三星/蘋果強勢依舊 蘋果強勢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雖然iPhone 6s更新少,只加入了3d touch這個功能,但是蘋果的號召力,ios系統的粘性還是杠杠滴,三星憑借曲面屏幕,在智能機領域得到了很多的關注,是難得的差異化智能機,給如今同質化嚴重的智能機帶來一股清新之風,如今三星的垂直整合能力是更強,14nm制程的三星處理器,發熱控制的非常,性能也是很強勁。而即將發布的三星S7也是很多粉絲期待的智能機。 華為何以快速翻身?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華為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充話費贈送”這么一種東西,還遠遠談不上高端,即便當時華為有幾款定位較高的手機,在消費者心里也沒有什么位置。但隨著運營商補貼的撤銷,華為在營銷模式與產品策略上面臨巨大挑戰,傳統的運營商模式已經不再靈光,同時眾多互聯網品牌的崛起也威脅到了華為的市場地位。在這種大敵當前的局勢下,華為開始了自身轉型,從以往的中低端產品轉型中高端,并且憑借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來為轉型期保駕護航。業界對華為的評價是,“華為的成功主要靠的是不斷招募一支工程師大軍,訓練他們、組織他們,然后激勵他們在全球電信業的版圖上攻城拔寨,拿下一塊塊高附加值的地盤。由于這個模式充分利用了中國的比較優勢,其他很多行業的企業也可效仿。我們稱華為這樣的企業為知識密集型企業”。 小米為什么雄風不再? 互聯網品牌手機的老大還是小米,但現在的小米已經不像當年那樣意氣風發了,2014年末定下的一億出貨量從現在來看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頻頻爆出的產品丑聞更讓小米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另外小米Note系列沖擊高端市場的失利讓小米傷了點元氣,看來這一直主打中低端市場的小米想在短期內轉型成華為那樣的中高端品牌也是不太現實的了。究其原因就是小米長期主打的性價比路線在發展中后期拖了自己的后腿。小米在經營初期的性價比策略確實給企業發展與品牌影響的擴大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優勢,但近段時間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小米的發展增速已經放緩,性價比優勢已然不比當年,手機行業領頭羊地位也開始動搖。 誰能笑到最后? 都說風水輪流轉,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華為洋洋得意、小米內外堪憂、“中華酷聯”迎頭趕上等等,但是誰也說不好誰能笑到最后。華為擁有穩定的海外市場與國內的強烈需求,小米擁有龐大的用戶規模與廣泛的物聯網生態圈,而“中華酷聯”中的中興、酷派、聯想在這段時間里也動作頻頻。至于魅族等等品牌看樣子還在小打小鬧,談不上什么大局。如果按我的觀點來看,國產品牌的發展無外乎就是要關注這么幾個點:用戶體驗、創造力、專利儲備、海外擴張。注意這幾點是有順序的,只有在用戶體驗的細分市場把握好才能將創造力施展出來,擁有創造力才能擁有專利儲備,有足夠的專利儲備才能在海外市場玩兒開。此外,進入榜單前五名的還有TCL和OPPO,其中相比于去年的手機出貨量實現較大增長的為OPPO,主要功勞要歸功于線下渠道。 ![]() ![]() |
© 2008-2025 移動叔叔. 版權所有,專業的網絡售后平臺 ( 閩ICP備18006692號-3 )
商務合作|Email:service@mobileuncle.com|手機版|移動叔叔
GMT+8, 2025-5-14 02:17 , Processed in 0.09696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