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Phone在2007年進入市場以后,智能手機就成為了推動終端市場和移動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的加速器。2009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接近3000萬,在手機銷量中占比接近20%,毫無疑問未來幾年這個比例將會快速增長。而蘋果app store的“終端+服務”的模式更是讓業界認識到誰搶占了用戶的最終界面,誰就占據了制高點。
智能手機市場的背后隱藏的是手機OS的激烈競爭。不同于在PC市場Intel + windows架構的穩定局面,雖然Symbian的市場份額一直在全球領先,但百花齊放、黑馬輩出卻是手機OS市場的主旋律。手機OS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讓手機廠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運營商、既有OS提供商競相涌入這個市場,其中Google的Android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例子。在新格局的重塑過程中,運營商是一支新生力量,但與其他參與者相比,運營商碰到的挑戰和問題非常大。
手機OS成功的關鍵之一是終端的規模:手機OS并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東西,它與終端息息相關,要么是既有OS廠商采取擴大OEM廠商的方式,要么是既有OEM廠商通過自研發、聯合開發或收購的方式,如三星研發Bada,Nokia和Intel強強聯合的MeeGo,也有象HP收購Palm直接進軍OS市場的情形。Google的Android由于進入時機的恰當以及免費算是一個個案。
運營商是一窮二白的進入這個市場的,他們既不是既有的OS廠商,也不是OEM廠商,而只是話音、接入和增值服務的提供商。運營商做OS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是沒有足夠的OEM廠商來支持。現有的OEM廠商基本上都已經采取了一種或幾種OS,去說服他們來采用一個新的OS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有很高的轉移壁壘。比如中國移動的OMS,雖然有DELL等五六家OEM廠商支持,但規模始終上不去。
對于用戶來講,他們并不關心OS,他們關心的是OS上面承載的各種應用。目前無論是Symbian,Windows Mobile還是Android,都有較為豐富的應用。這也是運營商開發的OS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沒有或者很少有應用。在“終端+服務”成為趨勢的潮流下,終端廠商嵌入互聯網服務和應用已經成為了一個標配。運營商在應用開發、應用合作伙伴管理上無論是經驗和能力都是非常欠缺的。
從產業合作層面來看,運營商已經在通道、平臺和一些增值服務方面占據主控地位,與上下游的OS和OEM廠商是一種合作關系,如果選擇進入OS市場的話,這種合作關系必定會被打破成為一種競合關系,而這對于運營商來說也是一種挑戰。運營商能夠進入增值服務市場,與SP的關系轉變為競合關系是由于其在增值服務鏈條上的強勢地位。但中國的終端市場是自由市場,不是和日本類似的運營商主控的終端市場,OS和OEM廠商有很強的話語權,運營商去改變這種關系肯定很艱難和辛苦。
手機OS市場在經過多年的穩定發展之后目前已經進入了第二波重塑市場格局的發展歷程中,其中必定有很多的機遇,但對于運營商來說,挑戰更多。與其進入OS市場,不如在話音、接入這樣的核心業務和平臺提供、增值服務這樣的領域繼續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