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智能機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PC電腦的發展速度,不僅僅體現在處理器上,還包括屏幕,內存,攝像頭等等。今天要對比的就是兩款頂級的旗艦智能機。LG G3和IUNI U3,兩款智能機在配置參數上都是頂級配置。高通驍龍801的處理器,3GB的內存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款智能機都是采用2K分辨率的屏幕。 ![]() 參數篇: 兩款智能機的參數是如此接近,甚至可以說是基本一致,同樣的是5.5吋2K分辨率的屏幕,高通驍龍801處理器,甚至連內置虛擬按鍵都是一樣的。兩者的機身尺寸也比較一致。5.5吋的機身能做到這個尺寸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 包裝篇: 目前智能機的競爭非常激烈,成本方面的控制都很嚴格。兩者的包裝都比較簡潔,包裝盒內的配件都差不多,機身,充電器,數據線,說明書,保修卡。都沒有配置耳機線。 ![]() ![]() ![]() 外觀篇: 在外觀方面G3和U3在視覺效果上都是主打屏占比和窄邊框,但是全白色的U3相對而言的確比G3視覺上整體效果更強,屏占比上也更勝一籌。G3雖然更薄更修長但是黑色配色、過多的標識使它完全沒有在視覺上討好受眾,而機身全白色的更加的整體一致。當然很多朋友提到U3在整體設計上像極了當年的HTC 8X,但是增加了全白金屬中框以及處理上更為精致美觀的2.5D懸浮屏幕,與8X相比氣質則完全不同了。 ![]() 兩機的屏幕上方都是各種傳感器,前置攝像頭,聽筒等等,相對來說,還是U3更加的簡潔。 ![]() 正面機身下方,G3和U3都為了增強屏占比,將三顆傳統的安卓虛擬按鍵放置到了屏幕內,和nexus一樣,內置虛擬按鍵也許是一個趨勢。但是G3下方的黑色邊緣較寬,加之放置了LG的標識,視覺上不及U3簡約。 ![]() ![]() ![]() 在機身頂部我們看到G3和U3都采用了三明治式結構,G3的頂部有一個紅外接收器和降噪mic,U3則是耳機插孔,不過這個耳機插孔的設計準確的來說是設置在頂部和背部交接的弧度上,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有心的細節設計,這樣可以在視覺效果上無論在頂端還是在背部都看不到一個被鑿進去的耳機孔,極大增強了手機整體性帶來的視覺效果。 ![]() ![]() ![]() ![]() ![]() ![]() 底部的U3和G3都在中央位置設置了標準充電/數據接口,U3的接口和麥克風都設計在弧度上。G3在接口左側設計了麥克風和耳機插口,整體相對U3略顯凌亂。 ![]() 背面是后置攝像頭和閃光燈,以及自家的logo,不同的是IUNI是金屬嵌入,LG是印制。背面下方IUNI依舊是簡約路線,在下方中央僅設置了一枚條帶狀揚聲器。G3將揚聲器設計在了下方左側。背面來說,依舊是U3比較簡潔的風格。 ![]() ![]() ![]() ![]() G3和U3都是可拆后蓋的設計,不同的是G3可以更換電池,而U3不能更換電池,但是相對G3而言U3為了完整感并沒有為用戶準備方便拆卸的凹槽,這點在實際拆卸操作時還是略顯不夠人性化。 ![]() ![]() ![]() ![]() 握持方面U3和G3尺寸相差不大,在單手操作困難程度上區別并不明顯,女性單手操作都略顯困難。在手感方面,G3的仿金屬拉絲工藝略顯粗糙,U3的磨砂質感上手則細膩得多。 系統篇: 如今的智能機越來越重視系統方面的優化,IUNI推出了自己的生來純凈的操作系統,G3則是自家的Optimus UI,相對來說,Optimus UI更加接近原生的風格,特別是還保留了谷歌的耳機抽屜式菜單。 ![]() ![]() 主屏界面U3和G3都采用了扁平化處理,這也是一個趨勢,U3依舊沒有預裝任何第三方軟件,系統十分純凈,圖標一體化效果相對G3更強。 ![]() 下拉菜單,設置菜單這些,G3基本還是原生谷歌的操作邏輯,而U3則是IUNI的邏輯,相對原生來說區別還是挺大的。 ![]() ![]() ![]() 設置界面G3相對于U3分類更為明確,一目了然,特別是比較人性化的,可以選擇卡片式的管理,還有一欄式的管理方式,U3將電源管理等都籠統地放進高級設置相對G3人性化較弱。 ![]() ![]() 其他方面: ![]() ![]() ![]() ![]() ![]() 總結:U3和G3在UI方面都有各自相對更為人性化的設計。U3整體化更強,設計簡約小清新;G3整體設計更具邏輯感,內容更為豐富。 屏幕篇: 在屏幕方面,G3和U3都是采用了目前智能機最高的分辨率,2560x1440分辨率的2K屏幕,但是G3采用了IPS硬屏技術;U3則是選擇了TFT中的LTPS屏幕,為了更具美感U3采用了2.5D水滴技術。兩款手機看似同為2K的屏幕實際上還是不盡相同的,至于究竟差距如何我們還是一起來看這兩塊2K屏幕的對比樣張。 ![]() ![]() ![]() ![]() ![]() ![]() ![]() ![]() ![]() ![]() 性能篇: 鑒于兩者的參數是如此的接近,同樣是5.5吋屏幕2K分辨率,3GB的運行內存,處理器是高通驍龍801,這方面完全可以說兩者的性能是接近的,不會成為是否選擇該機的原因。 拍照篇: LG G3的攝像頭也是它的一大亮點,它后置支持光學防抖的1300萬像素攝像頭,前置210萬像素攝像頭。與此同時,LG還在G3中引入了激光對焦系統,使得弱光下抓拍更加輕松。在實際拍攝中,用戶只需要點擊屏幕就可以完成拍攝。G3還為自拍者設計了手勢拍照功能,用戶對著前攝像頭揮手抓拳,G3就會自動啟動3秒延時自拍。 LG表示,激光對焦是高端單反相機中才會具備的功能,可帶來快如閃電的對焦速度,對焦時間僅需0.276秒,甚至超過了用戶的反應速度。從測試來看,LG G3的對焦速度的確是非常快速的。 IUNI U3后置采用1300萬索尼IMX135堆棧式攝像頭,F2.0大光圈,支持OIS光學防抖。內置業界頂級的ArcSoft專業影像算法引擎。另外,該機還擁有AE獨立測光、零延時拍攝、6張夜拍合成等技術,可以提升拍照效果。IUNI U3前置攝像頭依舊采用了400萬像素的Ultra pixel鏡頭,該攝像頭曾經是前置HTC旗艦機的后置攝像頭,因此該前置攝像頭要比多數前置500萬像素攝像頭手機自拍體驗更佳。 就前置攝像頭來說,無疑IUNI U3占有優勢,而后置攝像頭兩者雖然都是SONY的IMX135,但是整體效果,不論是拍照速度,還是拍照效果上來看,LG G3還是表現更好。具體看如下的拍照效果對比樣張。 ![]() LG G3拍照樣張一 ![]() IUNI U3拍照樣張一 LG G3拍照樣張二 ![]() IUNI U3拍照樣張二 ![]() LG G3拍照樣張三 ![]() IUNI U3拍照樣張三 ![]() LG G3拍照樣張四 ![]() IUNI U3拍照樣張四 ![]() LG G3拍照樣張五 ![]() IUNI U3拍照樣張五 ![]() LG G3拍照樣張六 ![]() IUNI U3拍照樣張六 ![]() 總結篇: 作為智能機行業里為數不多的2K屏幕智能機,兩款機器有各自擅長的領域,雖然看參數都差不多,該文也是只對比了兩款智能機類似的地方,其實LG G3還有一些比較特色的,而IUNI U3沒有的功能,這里需要單獨提出來,比如LG G3的紅外遙控功能,內置健康監控功能(平時運動計步等功能),輕敲解碼功能(Knock Code功能,一項很實用,很有特色的屏幕解鎖功能)等等方面。所以,在功能上來說,LG G3是強于IUNI U3的。但是,如果你是外觀控,那么選擇IUNI U3沒有錯。U3整體外觀的一致性,做工精細程度,金屬框架這些方面是強于LG G3的。 |
© 2008-2025 移動叔叔. 版權所有,專業的網絡售后平臺 ( 閩ICP備18006692號-3 )
商務合作|Email:service@mobileuncle.com|手機版|移動叔叔
GMT+8, 2025-5-15 03:11 , Processed in 0.17915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