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ndroid 3.0可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谷歌宣稱年底將公布Android 3.0系統,隨著時間的臨近,各大手機終端廠商蠢蠢欲動,上游芯片商美國高通也于本周率先發布了1.5GHz雙核處理器,種種跡象似乎預示著Android 3.0將強勢改寫智能手機的歷史。
有消息稱,谷歌將在2010年十月發布Android 3.0,同時有消息稱這一版本對手機硬件有了明確要求,CPU主頻最低要在1G赫茲,運行內存最低512M。而且還有消息稱,Google限制手機企業更改Android 3.0的UI。對此,很多人認為谷歌開始走向了封閉,這不利于手機企業進行差異化的品牌策略,會打擊手機企業使用Android的熱情。這也意味著摩托羅拉的motoblur、HTC Sense 這些手機企業自主開發的UI都將無用武之地。
無約束的Android面臨發展難題?
自從第一款G1手機上市到現在已經2年多的時間,而就在這兩年的時間里,android經歷了好幾個版本,從1.5到1.6再到2.1再到2.2,以及未來即將升級的3.0,如此混亂的版本也讓Android手機呈現出胡亂的局面。2009年摩托羅拉發布的Android手機Droid,這款手機采用2.0版Android系統。而同期的另一款Android手機宏達電HTC Droid Eris則采用1.5版Android系統。而2010年谷歌自己推的手機采用2.1版本,接著索愛竟然用了個1.6版本。
如此混亂的Android手機市場導致Android market的應用至今才10萬,相比iPhone app store的應用數量少了很多,而且這些應用存在大量的不兼容問題,由于平臺較多,這大大增加了應用開發的難度和工作量,這阻礙了Android market的發展。這也意味著google無法向iPhone那樣依靠軟件平臺獲利。除了獲利問題外,由于沒有限定的硬件平臺,各式各樣的UI,導致Android遇到升級難題。
在各大Android論壇上,我看到了迫切期待將自己的手機升級到2.2版的android手機用戶們。他們正在通過個人破解的方式實現升級,可惜升級后會導致一些功能無法使用,比如G4升級到2.1之后,拍照就無法使用。所以很多用戶在抱怨Google不提供升級服務,其實Google何嘗不想快速升級Android平臺到最新版本,但是良莠不齊的硬件條件,很難保證升級之后,Android手機還可以快速的運轉。
所以Android的統一迫在眉睫,從Google推出Nexus one開始,Google就致力于規范硬件平臺,規范Android軟件,以利于后續的升級。
行業對手的經驗必須借鑒
Google一直致力于開放,從Android 公司手中購入的Android 平臺是基于linux開發的嵌入式操作系統,所以其本身就是一個開源的系統。Google曾希望所有人都能夠參與到android的開發中來,實現百花齊放。可惜這種做法很難實現,Linux無法戰勝標準化的Windows或許就是最好的例證。而iPhone的風靡也是因為其封閉性以及其軟件硬件配合升級的策略,而且統一的平臺讓應用開發更容易。
Google不會做封閉的平臺這一點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不標準化Android,結果只能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導致多版本系統混戰,廠商無法集中精力做手機,程序開發者無法集中經歷做應用,由于每個平臺的機器硬件受限,UI受限,導致升級存在難題,手機難以規模化量產,價格無法大規模下降,android的普及自然受阻,而普通消費者也難以買到低價的Android機器。
如果說windows和英特爾之間的聯盟(wintel)推動了兩家企業的壟斷,讓Linux至今無法翻身,那么Android要想挑戰蘋果必須要統一平臺,規范硬件,最終實現平滑升級。而每一次windows的升級都會帶來PC的更換,從而為整個產業鏈帶來價值,這一點也是android必須要學習的。每一次升級android都必須要讓手機廠商、芯片廠商都從中獲益。難道各位沒看到蘋果iPhone的每次升級,都意味著舊版本iPhone的淘汰,而新iPhone的購買者60%以上是老iPhone用戶。
所以從行業發展經驗來看,Android也必須要進行規范。即將上市的windows phone7也對硬件進行了有效的規范,要求CPU最低1G赫茲,運行內存最低512M以及屏幕最低分辨率的規定等等,微軟是客戶端軟件的老手,他們知道怎么做是正確的,所以Google android 3.0對硬件和UI的規范很明顯是非常正確的。
此外,我個人認為關于不允許手機企業設計UI的傳聞存在一定的誤讀,因為只要Phone top的API允許修改,廠商都可以加入自己的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