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市場暗潮涌動。雖然眼下4G牌照還未發放,但據媒體報道,上海、成都、江蘇、青島等地均已經開始預約4G用戶,中移動(52.1, -0.09, -0.17%)實際預約用戶預計已過10萬。3G時代失勢的中移動,顯然急于借4G一雪前恥。 然而,無論是搶跑的中移動,還是布局相對緩慢的中電信和中聯通,在4G布局方面都正在或必將面臨著一些困難。中移動方面,無“牌”經營、試驗套餐被指責、體驗終端與優秀4G應用匱乏都成為其推廣4G過程中的遇到的尷尬問題。更為重要的是,4G時代,三大運營商都將面臨同一個問題——多網協同的帶來的網絡運維壓力。種種因素決定了國內4G的規模化之路注定困難重重。 中移動搶跑4G遭遇重重尷尬 國內三大運營商中,中移動是4G最積極的擁護者,大規模建網、大手筆招標、大范圍試商用、大張旗鼓做宣傳、大膽推試用套餐,如今,4G預約用戶破十萬,中移動的努力也算是初見成效。 目前中移動4G可謂花開遍地。數據顯示,僅廣州地區,TD-LTE體驗超過了5萬。截至10月,廣東移動在廣州和深圳兩地共開通了8100個TD-LTE站點,基本實現兩市主城區的連續覆蓋。廣東移動計劃將此基礎上新增建設2萬個4G基站,覆蓋廣東全省各地市。浙江方面,早在今年2月份,浙江移動官方數據:僅在杭州,目前TD-LTE用戶超過8600戶,日均流量已超過180M/戶,每日TD-LTE總流量已超過 1500G,相當于下載250多部高清電視劇。在溫州,TD-LTE用戶超過1400戶,目前日均TD-LTE流量已突破200G。雖然浙江方面目前無最新數據,但據業內人士估計,浙江4G預約用戶數據和廣東不差上下。除此之外,上海、成都、江蘇、青島等地的4G推廣也在低調進行中。 不過,先吃螃蟹的中移動也面臨著不少尷尬。首先,目前工信部尚未發牌,中移動就4G展開的種種推廣活動實質上都是無證經營,實施過程中也難免束手束腳。其次,中移動推出的4G套餐經常被指不適用。譬如,中國移動青島公司4G試商用的資費共推出50元、80元和120元三種套餐,每月分別包2GB、4GB、8GB流量。對此,電信分析師曾韜認為,中國移動現在公布的4G流量套餐不適合多數用戶,他預測以G為單位的4G業務套餐將至少需要到2017年才可能被廣泛使用。在鳳凰科技10月中旬推出的“您認為中移動的4G流量套餐是否適用”的調查中,有約55.5%的網友表示不適用。第三,體驗終端與優秀應用匱乏。終端是網絡的載體,沒有良好的終端和應用,4G網絡再好,也只是鏡花水月。當前國內4G終端寥寥無幾,優秀的高流量應用也不多,這都成為中移動前期推廣活動中的制約因素。 4G時代運營商網絡運維承壓 4G融合組網已成必然。據媒體報道稱,關于4G牌照工信部已基本確定發放形式,將先對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50.69, 0.08, 0.16%)、中國聯通(15.25, 0.08, 0.53%)同時發放TD-LTE的4G牌照,另一制式LTE FDD的4G牌照將延后發放。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雙牌照已成必然。如此一來,多網協同將成為擺在三大運營商,尤其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面前的一道極為復雜的難題。 問題一:2G、3G、4G與Wlan多張網絡建設意味著巨額投入。目前雙牌照基本已成定局,也就是說,三大運營商都將需要同時組建2G、3G、4G(TDD與FDD)以及WLan多張網絡。毫無疑問,多網協同將帶來巨大的網絡建設與維護成本投入。目前,運營商的3G業務才剛剛進入回報期,再面臨巨額的4G網絡運維成本,運營商的經營狀況無疑將雪上加霜,行業投資回報率也會被迅速拉低。 問題二:TDD和FDD的比例如何實現最優?雖然有可能三大運營商都進行TDD/FDD融合組網,但考慮到網絡平滑過渡以及前期投入建設等因素,中移動毫無疑問將以TDD網絡為重點,而中聯通和中電信則將以國際上主流的FDD網絡為主。如此情況下,兩張網絡的建網設計、方式以及融合如何實現最優,也將成為三大運營商面臨的重大考驗。 問題三:多張網絡之間能否實現無縫切換。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至9月,3G移動電話總數達到3.68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的比重達到30.5%。也就是說,目前國內尚有近七成的2G用戶。一旦4G開始大規模推廣,運營商就必須保證2G、3G、4G、Wlan網絡下用戶的使用體驗,屆時,實現多張網絡之間的無縫切換也成為一大難題,一旦處理不好,將造成用戶投訴大量上升,運營商形象受損的后果。 4G規模化需先解決四大難題 4G從商用到規模化發展,還有一段很長的坎坷路要走。用戶的遷移,不只是簡單的網絡覆蓋問題,也不只是簡單的資費問題,而是一個受多因素影響的錯綜復雜的問題。 首先,用戶消費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公開資料顯示,2013上半年中國手機用戶人均月流量消費為123M,中移動2012年人均ARPU值68元,其中流量費10元,人均月流量約100M。這組數據與中移動推出動輒以G為單位的4G套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充分說明,目前國內用戶尚未養成大規模流量消費的習慣。用戶不買賬,網速再快都是空談。 其次,終端與應用問題要解決。終端和應用是影響用戶消費習慣的兩大重要因素,沒有配套的終端與應用,4G網絡就成了一個沒有演員和道具的空臺子。因此,4G推廣過程中,運營商必須聯合終端廠商以及應用開發商,為用戶提供價格適宜、性能優良的終端以及更豐富的應用軟件,逐漸引導用戶養成使用數據業務的習慣。 第三,4G未至,3G先行。對用戶而言,從3G過渡到4G相比從2G到4G顯得更順利成章,因此,在4G試驗及推廣初期,運營商還應不斷引導用戶完成從2G到3G的轉網過程。目前,國內3G用戶占比剛過三成,2G用戶的轉網還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一旦3G實現大范圍普及,用戶對移動互聯網有了更深的體驗,再遷移到4G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此外,4G資費門檻的確定與套餐的設計也非常重要。資費如果定得太高,用戶不買賬;如果定得太低,運營商自身利潤將受影響。因此,確定合理的資費門檻,設計更多個性化的套餐,并深度探索多樣化的流量變現模式,都考驗著運營商的智慧。 總之,唯有一切齊備,ZF敲響發牌鑼鼓后,運營商才能演出一場精彩的4G大戲。 |
© 2008-2025 移動叔叔. 版權所有,專業的網絡售后平臺 ( 閩ICP備18006692號-3 )
商務合作|Email:service@mobileuncle.com|手機版|移動叔叔
GMT+8, 2025-5-14 18:09 , Processed in 0.16694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